盖胃脘之阳,内郁于胸中而烦,外扰于四肢而躁。太阳病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脉微弱者,此无阳也,不可发汗。
因当浮不浮,当恶不恶,故谓之反,所谓看出底板法者以此。 反集之于注,开疑端于后人,岂非为三百九十七法等说所误由是方中行有《条辨》之作,而仲景之规矩准绳,更加败坏,名为翻叔和之编,实以灭仲景之活法也。
五六日又少阴发病之期,若谓阴不得有汗,则少阴亡阳,亦有反汗出者。此汗后津液不足,饮水多而喘者,是五苓症。
仲景于桂枝汤一加太阳病,下之,微喘者,表未解故也,桂枝加浓朴杏仁汤主之。若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脉浮而迟者,则浮不得属之于表,而迟则为在脏。
即大汗出后,脉洪大,大烦渴,是阳邪内陷,不是汗多亡阳。言病重者,药必倍之。
即冬时病温,亦因其人阴虚而发,岂冬时之暖气,即有毒以伤人乎? 故先与小建中安脾,继与小柴胡疏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