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此虽万变可知也。由是言之,伤寒恶寒,伤暑恶热。
此等病症,小儿居多,由饮食损伤脾胃,久久元气日落,或食生冷鲜物,停滞于内,邪热丛生,服药未当,渐渐而成者,十居其八。方约之本东垣内湿之意,以七情劳役之火,薰蒸脾胃水谷,而为湿热。
阳衰在何处,风邪即中何处,故有中经、中腑、中脏之别。按独参汤一方,乃补阴之第一方也。
素多思虑劳心,爰拟归脾加减。今病人气机上涌,面色已赤如硃,阳与阴有割离之象,故痛甚。
胎寒不温,胎亦易损;胎热不清,胎亦易堕。全不佞,采取阳虚、阴虚症各数十条,作为问答,阴、阳二症,判若眉列,以便学者参究,知得立解之意,则不为他症所惑,非有补于医门者哉?
辨认脉法气有馀:所现浮、洪、长、大、实、数、紧之类。然世之业俞雷者,所在而有其庸庸者无论矣,即专门名家,或拘于偏见,或泥于古方,可以偶一弋获而未可以百发百中,诚欲得医之意,必万全而无害者,不数数觏,予自宣抚粤西,以四时皆夏,一雨成秋之风土,时婴小疾,未暇延医,间尝就验方以意为之,无不应手立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