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下矣,厥回不冷,脉大而加数,舌亦不干渴,此里邪去,阳气暴伸也,宜柴胡清燥汤∶柴胡、黄芩、陈皮、甘草,去花粉,去知母,加葛根,随其下后数日,舌上复生胎刺,邪未尽也,再下之。 痰盛者,消风豁痰汤。
胃气虚则下陷于肝肾,故用参以补其虚。昔人患胃寒吐,用附子理中汤加丁香,到口即吐,后去干姜、白术,只用参、附加丁香、木香、沉香,立止。
房劳伤肾,气虚血滞,胸胁多有隐隐作痛,宜补肾,加芎、归之类和血。 至于下文所举各症,亦多内伤所致,不必兼涉外感也。
医用辛温之药散其标寒,虽暂效,以热济热,病益深。 食物卒从鼻中缩入,介介痛不出,以牛脂或羊脂如指头大,内鼻中,鼻红赤或紫黑,阳明血热,多得之好酒,热气熏蒸肺叶,故鼻红赤。
盖伤寒欲解,正气实者,邪不能争,则汗出而解,不发战。郁非辛热不开,吴萸辛热且气臊,肝之气亦臊,同气相求,故用为反佐,引以入肝。
若无吐泻,而止转筋腹痛者,名干霍乱,即俗所谓搅肠痧也。咳因痒,痒因火燥,是咳必有火,然有虚实之分,不可概用寒凉。